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 企业邮箱

商务联系:0851-28419444

900900藏宝阁综合资料

新闻资讯

智融金属 科创未来 ——2025第五届全国钢铁材料智能制造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智融金属 科创未来 ——2025第五届全国钢铁材料智能制造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5-08-15 作者: 点击:

  2025年8月14-15日,“2025 年第五届全国钢铁材料智能制造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金属学会联合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以及河北、甘肃、天津、上海、湖北等多家省市金属学会主办,北京钢研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新钢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以“智融金属 科创未来”为主题,围绕钢铁材料智能制造的各个关键环节,邀约了16篇专家报告,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钢铁产业的智能跃升之路。论坛同期还举行了“庆祝殷瑞钰院士90寿辰”专刊发布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殷瑞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中国钢研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赵栋梁,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北京金属学会秘书长王松涛以及河北、甘肃、天津、上海、湖北等多家省市金属学会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论坛。论坛吸引了来自行业学协会、钢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程设计、矿山、设备上下游企业、新闻媒体等单位的近200名代表参会。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张福明主持。王新江代表中国金属学会、王松涛代表主办方北京金属学会分别致辞。

  王新江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殷瑞钰院士九十华诞,《钢铁》期刊特邀毛新平院士担任专刊主编,精心筹备25篇高质量论文组成专刊,献礼殷院士九秩寿辰。文章从多元视角深入探讨了殷院士学术思想在钢铁冶金、工程管理及交叉学科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拓展,将激励新一代钢铁人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殷院士的科研成果与精神内核。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是殷院士重要的开创性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王新江建议,要认真学透“冶金流程工程学”的精髓并发扬光大,同时要运用“冶金流程工程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国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更要向世界钢铁工业,尤其是向一些新兴钢铁工业国家推荐“冶金流程工程学”,用中国的理论指导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王松涛在致辞中表示,殷院士是我国钢铁材料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一生致力于钢铁冶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钢铁行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殷院士的科研精神和学术成果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钢铁人不断前行,为推动我国钢铁材料智能制造的发展贡献力量。王松涛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钢铁行业的面貌,并已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当前,钢铁智能制造也处在快速发展期,需要对AI赋能的路径不断探索。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论坛能够寻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钢铁材料智能制造迈上新台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申胜飞以《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快推进钢铁数字化转型》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并着重解读了《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的工作要点、已开展的工作、总体要求、四大主要任务(强化基础能力、深化赋能应用、加强主体培育、完善支撑服务)以及五大保障措施。针对钢铁行业,他主要介绍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的发展目标、四个重点任务(夯实数字化支撑体系、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础、深化数字化赋能提升、丰富数字化供给生态)以及已开展的工作。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宿彦京在《钢铁大语言模型的研发与应用》主旨报告中,简要介绍了材料大语言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关键问题与挑战,并聚焦钢铁材料基础语言模型(SteeIBERT)  的编码表示,阐述了利用该编码方式,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可实现跨钢种/跨工艺/跨性能的新型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标量数值描述的性能、腐蚀性能、曲线描述的性能的预测;基于SteeIBERT,还可进行钢铁工艺路线优化设计与逆向设计,并介绍了目前建立的钢铁材料优化设计智能体。对于未来发展,他认为可从构建材料专用语料库与大模型测试基准、研发材料专用预训练和后训练策略和技术架构、打造超越工作流的材料自主智能体三方面着手开展研究。

  随后举行了“庆祝殷瑞钰院士90寿辰”专刊发布仪式,由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荣誉委员李文秀主持。他表示,殷瑞钰院士以七十载冶金求索之志、树起中国钢铁科技自立自强之路的丰碑。值此院士九十华诞之际,我们以学术之名,向这位行业泰斗致以崇高敬意——《钢铁》期刊隆重推出“庆祝殷瑞钰院士90寿辰”专刊。

专刊由殷院士本人及行业知名学者及弟子团队倾力撰写,25篇论文涵盖冶金流程工程、原料与炼铁、炼钢、环保与能源等领域,既是殷院士学术思想的系统凝练,亦饱含后辈接续奋斗的赤子之心;深入阐述了制造流程与数字物理融合系统,完整展现殷院士“顶天立地”的科研哲学;生动记录了新一代钢铁科技工作者在其思想引领下的探索突破,充分体现了传薪、立道、启新三重价值。

  毛新平院士作为专刊特邀主编在发言中表示,殷瑞钰院士以毕生心血熔铸钢铁强国之路,用智慧与担当书写属于钢铁冶金工业传奇,院士开创的学科体系与不朽的科学家精神,成为铸刻在钢铁人奋斗征程上的精神坐标。他深情回顾了殷院士如何以开拓者之姿重塑中国钢铁工业格局——推动钢铁全连铸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高炉喷吹煤粉、转炉溅渣护炉等六项关键共性技术,开创性构建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架构,构建工程哲学“五论”(“三元论”“演化论”“本体论”“方法论”“知识论”)理论框架,形成工程哲学中国学派,以东方智慧之钥,解锁世界工程领域新图景。毛院士指出,中国钢铁人当以殷院士为楷模,将自主创新的基因融入血脉,让冶金流程工程学等原创理论持续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以科学家精神凝聚创新合力,在世界钢铁工业的舞台上,书写更多属于中国的传奇篇章。

  上午第二阶段的报告环节由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怀主持。下午的报告会分别由天津市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振武和湖北省金属学会秘书长李铁林主持。14位领导专家分享了钢铁材料智能制造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报告紧密结合行业实际,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内容涵盖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钢铁材料研发与生产全流程智能制造技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钢铁材料生产的智能化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8月15日,论坛还组织参会代表参观了首钢顺义冷轧灯塔工厂——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考察,代表们亲身感受到智能制造对钢铁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领略了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在现代钢厂的融合应用。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本文网址:/news/2081.html

相关标签: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